— 珠珠爱宁宁 —

我觉得这条可以反驳两种看法:一.道光是个愚昧无知的人,看不到清朝与世界的巨大差距;二.道光自鸦片战争后得过且过,不思变通。

其一,茅海建老师指出在传统战争里,士气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就『输出全靠吼』,士气高昂真就可以大大提升战斗力,道光在战争初、中期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才会频频指责那些大员们不用命、没良心。可是到战争结束,最后复盘之时,此条即1843年,道光已经能够说出仿制洋枪是望洋兴叹的评论来,可见他很清楚自家造办处的本事、天朝制造业的本事,延伸一下,他已经有了对生产力巨大差距的初步认识。所以他不去追赶,因为知道,以自己这迟暮之躯,不济之精力,再加上优柔寡断的性格,是无法收束引进新项目带来的巨大腐败问题的,不仅做不出成效,反而加速财政枯竭。而擅自动祖宗之法、向区区且此刻已结仇的洋人学习,顽固的士大夫们是绝对绝对不会同意的,朝堂少不得又是一顿腥风血雨,于前进无益。

其二,道光在鸦片战争中举行过一场科举考试,题目已然与传统题目大不相同,一改阳春白雪,颇有经世致用之风与切中时弊寻求救国之法,题目是道光自己拟的,怎么能够说道光全不思变呢?鸦片战争之后,道光也连续做过一些努力突破的改良,虽然于僵化的大清不痛不痒,但是已展现出他寻求解决之法的决心,又如何能说是得过且过呢?

道光不是雍正那样有魄力的君主,他的家底很薄,性格也颇为如履薄冰。大清连载着鸦片的趸船都追不上,又如何能追上动力滚滚的轮船?清兵只能在岸上被迫防御从而拉长整个海岸线为防御区也是因为落后的实力。这一切道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广州居民抗拒洋人入城之时,他还评论替自己出气云云。他像一支遭霜打的花朵迅速枯萎下去,也是因为这心结久久盘旋、难以疏解之故。在他还年轻,还不到40岁时妄图改革,就遭到了全体反对;如今江河日下,帝王的权威危如累卵之日,还敢再动大手术的心思吗?以他拿到的所有牌排列组合来看,他真的真的已经尽力了。

评论

2023-05-16